敦安專欄
看見等待被照亮的希望
提出社會學習理論的著名心理學家愛伯特‧班杜拉(Albert Bandura)曾說:「人生道路最關鍵的決定因素,往往取決於微不足道的事」,且讓我從分享個人生活中幾個微不足道、卻又令人玩味的際遇說起。
回顧與敦安相遇是在2003年甫從英國完成戲劇治療專業訓練歸國,當時應基金會董事夏惠汶博士邀請,他是我生涯中第一份工作的老闆,更是指引我走向戲劇治療專業的貴人,參與第一屆敦安學園第一日工作坊的課程規劃與帶領。在一同合作課程的老師,也是我諮商與團體工作的啟蒙者張貴傑博士鼓勵下,我們將戲劇的創作與體驗融入課程中,使青少年得以透過劇場的舞台,展現自我的創意、開啟關懷社會的行動。
致力培育青少年的場域
以我長期參與的「看見太陽」方案為例,為協助身陷憂鬱情緒的青少年,得以跳離、跨躍真實卻無能為力的生命狀態,戲劇舞台成了提供青少年透過感官的體驗、角色的扮演、劇本的創作,開啟重新與自我、與他人對話與整合的可能性。
敦安與我在15年前率先將戲劇治療專業引入防治憂鬱的工作中,在去污名化的思維下,相信「憂鬱是一個一個未被理解、敘說的故事」,一起用創意的工作方式,陪伴憂鬱青年走出失意。另一方面,我們也深信歐文.亞隆(Irvin D. Yalom)所說:「心理治療無法取代生活,心理治療是生活的彩排。」所以敦安不計成本,在「看見太陽」方案的活動中,採住宿式的團體架構設計,讓成員們得以經驗有別現實生活中的僵化、高壓劇本,能體驗新的生活經驗。
成為社會上永恆的太陽
在「看見太陽」活動內容中,則是落實Mooli Lahad戲劇復原力的概念,讓成員們能透過戲劇遊戲、劇場創作及活動體驗的歷程,去探索、認識自我內在面對、因應生命困境時即有的天賦與能力,並學習拓展堅定生活信念(Believe)、安頓自我情緒(Affection)、尋求社會資源(Social Support)、提升想像能力(Imagination)、轉化多元想法(Cognition)、活化身體機能(Physical)等六大復原力潛能。從多年來成員們的回饋中得知,「看見太陽」給予充裕的時間、營造出涵容的空間,讓成員在自由且安全的氛圍下,發展出學習彼此聆聽、承接生命故事、能一同豐富生活經驗的社群關係,也引領成員學習用多元復原力的創意走出憂鬱的失意。
陪伴青少年,重新開啟自我
值得一提的是,許多曾接受服務、陪伴的成員,於成年後主動加入「看見太陽」的心理衛生志工行列,在有系統的心理衛生與戲劇治療專業培訓及實際的團體服務中,他們將自我過往自身與憂鬱情緒共處、踰越的經驗,轉化為陪伴他人的動力與養分,成為卡爾.古斯塔夫.榮格(Carl Gustav Jung)口中「負傷的助人者」的最佳見證,也為「看見太陽」增添「大青年陪伴小青年」的美善意涵,這也使得敦安不再只是一個推動心理衛生工作的場域,更是一個孕育復原力、落實青少年培育、不斷擴展社會影響力的有機系統。
作者介紹
張志豪 老師
敦安基金會合作師資
實踐大學家庭諮商與輔導研究所 助理教授
戲劇治療教育及實務工作者
台灣戲劇復原力協會理事長
台灣戲劇復原力協會理事長